close

網誌空間龐大

所以沒空寫的話就灌點水吧

 
從《大觀-一生難遇的看》乙書談故宮北宋大觀特展及其延伸閱讀
   自有人類歷史以來,不分人種民族,皆有一個未曾中斷的共同嚮往,即對於「美」的無止 盡追求。模仿對象、使用媒材、表現手法等或有不同,但那一份追尋美的渴望卻是一致的。將無形的美感化為有形,便成了一件件超越時空限制帶給我們無限感動的 藝術作品。米開朗基羅氣勢磅礡的西斯汀教堂壁畫也好,郭熙可居可遊的《早春圖》也罷,觸動我們靈魂深處對於美的共鳴,乃是這些藝術品的共同特質。偉大的作 品一件件皆為藝術家的心血結晶,皆反映出作者的美感經驗及高超技巧。我們觀賞它並嘗試著與之對話,自自然然地就能進入作者所欲營造的美麗世界。  
    現代人何其有幸,至少在享受的這一面來說。透過各式各樣博物館及美術館的努力經營,我們輕易地就能觀覽前人的智慧結晶。並且,光是常設展還不足以道盡我們的幸福,在眾多優秀策展人的巧思之下,或以流派、或以媒材、或以地域別,各種令人耳目一新的大展、特展更是經常發生。但,若要仔細做個等級區分,其難得的程度還是會有所差別的。台北故宮經過三年規劃,終於去年底成形的北宋大觀特展,應就該被歸類於七星級的千載難逢,此次的觀展經驗或可被稱做「一生難遇的看」!
    一個大展是否成功的關鍵要素雖有許多,但是否有一本印刷精良解說詳盡的導覽手冊絕對也是關鍵之一。觀展時有本手冊在手可隨時滿足我們知的需求,觀展完畢後有本手冊在手也可隨時引導我們回味大展之精髓。這次由故宮授權、雄獅美術製作的「大觀-一生難遇的看」即是專為此次特展所精製的導覽手冊。耳目一新的設計、印刷精美的圖片以及深入淺出的解說能成為讀者觀展前、觀展時及觀展後的良伴。故宮院長林曼麗女仕的一席話也證實了上述之說法。「對於我來說,北宋大觀展是一生之中難得一見的展覽,相信也會是您的首選。『大觀-一生難遇的看』這本書,一如紙上博物院,不僅是您觀展時的參照,展後也可神遊再三!」因此,此書可說是超脫了一般我們所理解的狹隘導覽手冊範疇,它是凝縮了北宋大觀展的精華在其中。而大觀展的可觀之處亦即本書的可讀之處簡單介紹如下。
大觀展什麼?
  此次特展包括了北宋書畫、北宋汝窯及宋版圖書三個子題。三者各有千秋相互輝映,將宋代璀璨且優雅的藝術文化交織於我們眼前。
   讓我們先來看看重頭戲-書畫。無論是書還是畫,台北故宮所收藏的北宋精品在質與量上皆是世界馳名。為了保護這些已存在千年的寶物,故宮一直有三年只能一展的限展品措施。而這次,許多的珍貴限展品居然都一股腦地出籠了。其中又以「故宮三寶」著稱的范寬谿山行旅圖、郭熙《早春圖》及李唐萬壑松風圖》最有代表性。三件巨作於同一時間、同一空間中並列展出,北宋山水的最高峰一次盡收眼底。若我們佇立在這三件巨幅山水前凝視谿山的高遠壯闊、早春的變幻騷動及萬壑的層層疊嶂,就不難體會為何李霖燦先生會稱呼北宋為中國山水畫的黃金時代了。除了以上帶給我們視覺上強烈震撼的大山大水之外,其他如李唐《江山小景》、李公麟《山莊圖》等圖卷所營造的細緻典雅氛圍,也能帶我們神遊宋人當時所處的悠游世界,實是饒富趣味。
    除了北宋山水之外,北宋花鳥也是宋代繪畫的另一個重要座標。宋人崇尚寫實,這點在花鳥畫上也表露無疑。崔白《雙喜圖》中撲翅啼叫的鵲鳥以及回首與之對望的野兔;其描寫不僅栩栩如生且畫面中也飽含了戲劇性的張力。再看宋徽宗的《蠟梅山禽》,相依相偎的兩隻白頭翁駐留在呈現優美弧線的梅枝上宣示著他們的愛情,再搭配上徽宗端麗的題詩在其旁,畫面整體且動且靜、清麗典雅。此外,能夠帶領我們一覽宋人生活場景的風俗敘事繪畫;以帝王像為主的人物肖像畫;精細描寫亭台樓閣的界畫;以及表現北方遊牧民族生活的番族繪畫等,也都各擅勝場,將北宋燦爛多元的文化以各個面向呈現在我們眼前。
     另外,書法藝術也是宋代文化的重要表徵。雖然書法在唐代已達到極盛,但尚停留在關注技法表現的層次,到了宋代由於人文意識的抬頭,書法逐漸轉而成為文人表達內心思想的媒介,因而個性化的風格也就慢慢顯露出來。以蘇軾書黃州寒食詩、黃庭堅自書松風閣詩及米芾蜀素帖》為例,三作皆是採取最適於抒情及表現個性的行書寫成,作者豐富的感情及創作心理也都反映在其中。時空即使相隔近千年,文人的或悲痛、或感嘆、或悠游的情懷依舊能盪漾在你我中間,激起心中的陣陣漣漪。  
  
檢視宋朝絢爛豐富的文化我們尚能由器物著眼。釉色溫潤且造型內斂典雅的汝窯,自古以來有著「瑪瑙入釉」的說法。雖然後來經過科學檢測證實汝窯釉藥所含的二氧化矽成分(即瑪瑙成分),並不會對其發色有特別的影響;但如此浪漫的傳說依舊是為汝窯彷彿一閃即逝的雨過天青色加添了些許神秘的色彩。汝窯被譽為是青瓷之魁,後代不管是南宋官窯、龍泉窯,或是明清仿汝窯的作品,皆無法達到相同的水準。汝窯的燒成、汝窯的存在本身已成為一種傳奇。並且也再次說明了宋代藝術文化其無可取代的典範性。
   書籍的製作也是一門藝術,而宋版圖書也再次宣告了宋代在文化藝術上的典範地位。宋版書在刻印上所採取的字體以唐朝的楷書大家,如顏真卿、柳公權的字體為主,端麗秀雅極具美感。且宋人刻書的態度嚴謹,校對精確極少出錯,因此宋版圖書也極具校勘學上的意義。另外在裝幀造型及版面設計上宋版書也為後代的書籍製作開了許多先河,影響極為深遠。在事事追求數位化的現代,實體書的閱讀似乎逐漸被邊緣化;但當我們回過頭來看千年前的匠人們一刀一筆精心製作而成的宋版書之時;驚然發覺,書依舊是我們身邊無可或缺的存在。通往欣賞中華文化之美的途徑
    「中華文化淵遠流長,我們應以身為炎黃子孫為榮!」這是筆者自小從歷史課本或公民與道德課本中所領受到的觀念。但無論是我們的社會教育、亦或是公眾美術教育卻自始至終沒有告訴我們中國的藝術美在哪?厲害在哪?西洋大師如達文西、梵谷之名如雷貫耳,范寬、郭熙之名卻經常是一問三不知。每有國外渡海而來的大展 ,大家總是趨之若鶩般地爭睹這些二百年前的印象派大師名作、或五百年前的文藝復興名品;殊不知近在咫尺的台北故宮之中沉睡了數以萬計的千年智慧結晶。反倒是日本人深愔其可貴之處,每遇故宮有大展便一團一團地湧入,造成故宮裡以日文交談的聲響此起彼落中文卻寥寥無幾的奇異景象。
   中國藝術的欣賞是須要教育的。因為它不像西洋藝術般有著精確的遠近比例及艷麗的色彩,它總是一身斑駁地蜷曲在燈光昏暗的一角。西洋藝術=華麗、耀眼;中國藝術=昏暗、老舊,乃是一般人根深蒂固的觀念。要扭轉它就須要一些知識的傳輸,以下所介紹的延伸閱讀其作者多是中國藝術研究上大師級人物,但其著作並不會艱澀難懂,聽他們娓娓道來,可幫助我們一窺中國藝術之美的堂奧。
1.「藝術欣賞與人生」李霖燦 (雄獅美術)
    前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李霖燦乃是著名的中國美術學者,其深厚的國學底子及美術學養自是不須贅言。但認識李老師或是讀過他文章的人都會知道,幽默、妙筆生花也是他的特徵。他曾說過「期盼送給大家一雙藝術靈眸,使大家都能看到藝術之美,造化之奇。」本書正是此發想之下的產物。例如在本書第六章李老師就帶領我們觀照中西藝術思想的異同之處,原來西方繪畫精準的表現法是源自於「征服自然」的思考與實事求是的務實態度。而中國人講究的卻是天人合一,一心想要和自然和平共處。因而,如何表現出大自然萬物之和諧,甚至是創造可居可遊之情境,便成了中國歷代藝術工作者共通的課題。又所謂詩書畫同源,一個好的畫家其詩與書的造詣必深。但對我們觀者而言又未嘗不是如此,唯有豐厚自己的國學素養方能領略中國藝術的博大精深吧!2.「並非衰落的百年」萬青力(雄獅美術)
   由於故宮大觀展的關係,本文前半段多著墨於宋代的文化藝術。宋文化確實有其開創性的前瞻意義,但在久遠的中國歷史之中值得我們觀照的年代豈僅是宋朝而已。秦兵馬俑的精巧神祕、唐文化的雍容大度都是我們腦海中會浮現的中華文化代名詞。但有一個年代卻在文化史的研究上常被一筆帶過,甚至被認為是趨向衰落的年代。即十九世紀,精確說來是從乾隆皇帝遜位(1795)之後的一百年間。但萬青力教授並不認同這一判斷,他以長時期投入對十九世紀以來的中國繪畫發展的觀察與研究,發現該時期是中國繪畫史上實現審美觀念和時代風格又一次轉變的關鍵時期,為二十世紀中國繪畫的發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礎。因此以「並非衰落的百年」為題,為此時代的藝術工作者一掃冤屈,也為我們提供了觀察中華文化的另一個面向。
3.「書藝珍品賞析系列」(石頭出版社)
   本叢書共分二大部分、六十小冊。其中以十冊的篇幅巨細靡遺地介紹了書法簡史、書寫工具、書法美術館等與書法相關的知識與概念。其餘的五十冊更是從晉隋唐五代的著名書家如王羲之、孫過庭等人起始,橫跨宋、元、明、清直到民國,基本上是循一冊一人的模式編排,其中有書家生平簡介、作品賞析及相關的論文研究等章節。作者皆是書法研究的著名專家學者,藉其淺顯易懂的分析說明為讀者將抽象的書法藝術化為成了容易親近的存在。此系列的一冊一冊雖然皆輕薄短小,但每一冊卻都形成了一個個獨立的世界,可帶領讀者悠游於古往今來文人們的美學意識與思維,體驗為何美學家熊秉明先生會曾發出「書法是中國文化核心中的核心,是中國靈魂特有的園地。」的讚嘆。
   故宮北宋「大觀」展和雄獅美術出版的《大觀-一生難遇的看》乃是一次完美的搭配演出。藉著在展覽中主觀的感受,加上相關閱讀所給予的客觀知識傳輸,應能讓「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這句話,由摸不著邊際的標語口號轉化為我們生活上實際的感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eepol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