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文化藝術觀察 (1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台北好熱,我帶的衣服都太厚了,待會去附近的無印良品買一件吧。」

「接機的時候原研哉就展現幽默的一面(內心OS:你家衣櫃裡該不會全是MUJI的衣物吧?)」


IMG_0614.JPG  


leepol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呵爸最近翻譯的書.......

雄獅美術長年來致力於視覺藝術的選介與推廣。舉凡東西洋與台灣美術、書法、攝影、兒童美育等,只要是歸屬於視覺藝術範疇,皆是雄獅美術盼望推薦給讀者們的對象。近年來火紅的字眼-「設計」,自然也是我們所欲延伸觸角的領域。不過,我們也不希望隨波逐流以追求暢銷為導向,來出版一些設計類書籍。雄獅到目前為止所編輯出版的設計類叢書為數雖不多,但我們卻有信心所出版的書皆是經得起考驗的經典之作。而在規劃新書,乃至真正出版的過程之中,亦每每皆有水到渠成的感覺在其中。本書《原研哉的設計》自然也是如此。


原研哉是日本當代設計大師。在他之前,雄獅與日本設計界的接點乃是有亞洲設計鬼才之稱的杉浦康平。與杉浦先生的緣分可追溯至將近30年前。我們是先藉由近距離的直接接觸,感受到杉浦先生天馬行空的創意發想,以及平易近人的大師風範,才進而體會到其設計作品所涵括的杉浦式美學。十多年來陸續出版了《亞洲圖像世界》、《造型的誕生》以及《疾風迅雷-杉浦康平雜誌設計的半個世紀》三書,可謂台灣這些年來杉浦風潮之濫觴。對我們來說,出版杉浦先生的書籍既是一種使命,也是一種與「人間國寶」共事的機會,我們都樂在其中。

相較於認識杉浦先生的歷程是由人發展至作品,原研哉的情形則恰巧相反。我們並不認識原研哉先生,但卻對他參與設計規劃的無印良品,有著十分喜愛、親近的感覺。簡言之,我們是藉由原研哉先生的作品間接對其人的所思所想產生了興趣。在2007年底的一個偶然機會下,翻閱到了日文版的《原研哉的設計》。原研哉先生以淺顯易懂的精鍊語言,為其設計生涯的諸多作品,在本書中做了全面性解說。近年來的新作,如「HAPTIC (使觸覺愉悅)」展、北京奧運象徵標誌最終設計案等,亦收錄其中。加上大開本的設計,更使得所有作品的圖像得以如真地展示在眼前。另外,還收錄了原研哉最新的長篇訪談;設計者.友人.恩師談原研哉;以及原研哉首度公開,四位對其設計生涯有著深遠影響的設計者等內容。當下,我們便決定尋求此書在台灣出版的機會。之後便在因緣際會之下,結識了負責此書編輯工作的idea雜誌編輯部的主編室賀先生,並在他的協助之下順利取得版權,本書也才有機會呈現在台灣讀者面前。

leepol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昨天晚上 , 呵爸受到當兵時的好友Jimmy的邀請 , 到演奏廳去觀賞Jimmy&Andrew爵士二重奏的演出.

已經幾年沒踏進國家音樂廳了? 昨晚一進入會場 , 一股熟悉且興奮的感覺緩緩升起.....

Jimmy的老婆在售票處熱情地接待著我 , 想起呵嗎說過 , 成功的Jimmy背後是因著有Jimmy嫂的支持啊....她還得帶兩個小孩呢....

我坐在第九排正中央的位置. 望舞臺一看 , 不是說爵士二重奏嗎? 怎麼會多了一把低音提琴躺在那裏??

心正狐疑的時候 , 燈光漸熄 , 主角們出場了.... ㄟ, 低音提琴的主人原來也是熟悉的面孔, 同樣是示範樂隊同袍的煒盛.

爵士樂我是不大懂啦 , 但總覺得在如此正式的場合聆聽JAZZ, 總感覺有些許格格不入, 給我一杯咖啡好嗎?

三人眉來眼去合作無間 , 全程沒有看譜 , 及興演出的成分極高, 對呵爸這個拘謹嚴肅的人來說, 是不可思議之事.

leepol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載 [全國新書資訊月刊] 111期

 

美術年鑑、也可以稱做為視覺藝術年鑑,顧名思義便是將一年內所發生之與美術有關的,無論是新聞、評論還是任何大小資訊,有系統地規劃整理在一本冊子之中,然後出版。而美術年鑑在台灣發展的歷史約可追朔至1972年,由當時的中國郵報旗下的美術雜誌社所出版,但只出了一期便宣告夭折。之後,台南市政府於1982年主辦千人美展時也曾經出版一本美術名鑑,其中收錄了當時台灣的一千位美術家的基本資料,但也是就此一本即告終。

我們或許能藉由美術年鑑的出版與否,約略觀察出一個國家對於藝術文化的重視與否。鄰國日本自1936年起即由當時的帝國美術院附屬美術研究所發行第一冊日本美術年鑑,至今仍由東京文化財研究所繼續發行,一共累積了59冊。相對於日本美術界的持續穩定發展,台灣美術的路就顯得崎嶇許多。上述兩冊台灣美術年鑑的發行猶如驚鴻一瞥,台灣真正有計畫性且持續出版美術年鑑的,應屬於1990年的雄獅美術。

在接下來的段落中,便將台灣到目前為止較具代表性的美術年鑑約略分述如下。

leepol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對於信仰基督的人來說,禱告是與慈愛的天父說話的方式,也是日常生活中再平常不過的一件事。全本聖經之中不斷地出現禱告一辭,這對從小便沉浸在聖經故事中的米勒來說,想必是意義不凡的字眼,也是每日不可或缺的功課。而他更把禱告的場景置入了作品之中,成就了具有神聖氣息的名作,<晚禱>便為其代表。



         <晚禱>中的農家夫婦在勞動一整天之後,將收穫的馬鈴薯暫時擺在一邊,倆人便在落日餘暉的籠罩下,在一片靜謐的氣氛之中低頭禱告敬拜神,遠方傳來了陣陣悠揚的鐘聲。這對農家夫婦據聞確有其人,是米勒一家的鄰居。但米勒在畫中卻不將他們的面孔、表情明確地描繪出來,他似乎想藉這樣的手法來表達:「禱告」的行為是超越人種、國籍、地位的,無論你是什麼樣的人,皆可藉著禱告將所思所想的告訴神,並盼祂垂聽。 
 
     自小接受的基督信仰幫助米勒雖然歷經了挫折與貧窮,卻依舊懷抱著感恩之心勇敢地繼續生命旅程。虔誠的信仰加上生命的經歷,最後具體化成一幅幅經典名作,時過百餘年,依舊深深地感動著我們。

leepol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米勒最廣為被人知曉的代表作。但或許少有人知道<拾穗>的典故乃是出自於舊約聖經的「路得記」。「路得記」是舊約聖經中一則美麗的故事,敘述摩押女子路得在丈夫死後,如何對婆婆拿俄米以及耶和華神展現了無比的忠誠與順服。一個破碎的家庭,因著彼此堅定不移的愛,以及對造物主的仰望,終於轉厄為安,且成為以色列全地的祝福。以色列歷史上的偉大君王大衛,即為路得的後代子孫。 

     在「路得記」的故事之中,出現了數次撿拾麥穗的場景。為了生活的緣故,路得不得不彎下身去撿拾麥穗,卻也因此遇到了第二任的丈夫-波阿斯。「拾穗」促使他們倆相遇相知並且相結合。「她起來又拾取麥穗,波阿斯吩咐僕人說,她就是在禾捆中拾取麥穗,也可以容她,不可羞辱她;並要從捆裏抽出些來,留給她拾取,不可斥責她。」(路得記2:15~16)路得記的這段記載,後來被引申為:若將收割時所遺落麥穗留給窮人、寄居的和孤兒寡婦,耶和華就要賜福與他們。這樣的風俗後來不但流傳在猶太人之間,米勒所居的法國農村,同樣飄盪著這樣的傳說。 

leepol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巴比松是位於巴黎近郊約60公里處的一個小城鎮,現今雖因著「巴比松畫派」之名而成為一個頗具知名度的觀光勝地,但19世紀的巴比松卻是一個沒有市場、郵局、學校、旅館、甚至教會的蠻荒小鎮。物質上雖極度缺乏,但優美的自然環境卻依舊吸引了許多藝術家前來,一邊創作,一邊過著如苦行僧般的生活。知名畫家米勒(J.F.MILLET  1814-1875)即為其中一人。1849年米勒舉家搬遷至巴比松,自此除了拿畫筆作畫之外,更拿起鋤頭成為一個道地的農夫,「農夫畫家」、「田園畫家」之名因而流傳於後世。其代表作如<拾穗>、<晚禱>等作品皆是創作於此一時期。

 

在米勒的作品之中經常流露著濃濃的田園氣息,以及農民辛勤耕作、敬神謝神的生命景象。這些作品自然是他巴比松生活的返照,但在它們的背後,卻也都隱藏了米勒深厚的基督信仰。米勒的基督信仰據傳影響自他的祖母。祖母曾再三告誡他:「寧死也不能違背神的旨意!」「雖然你是個畫家,但你絕對不能忘記你更是一個基督徒,決不可做違神旨意之事,要為永遠的生命而畫!」在這位絕對愛神祖母的影響之下,米勒珍惜著聖經中每一句神的說話,也常動筆描繪聖經中的故事。例如出埃及記的片段,以及耶穌復活升天的記載,都曾出現在他的畫作之中。而其它作品固然不直接以聖經題材為名,但其畫面中所表現出來的盡是真、善、美,我相信其源頭都在於虔誠的基督信仰。


leepol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載 [全國新書資訊月刊] 105期


杉浦康平,一個神聖的名字

 

leepol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日、偶然でも言えますが、奈良さんにインターヴューをした。

「渡部篤郎」にとても似ている奈良さんは、素晴らしい才能を持っているにもかかわらず、実に親切な方でした。

Q:あなたの芸術生涯において、いわゆる分岐点とかありますでしょうか。

A:ないと思います。地理的に日本中にあちこち行ったり来たり、ドイツに行ったり来たりはしていたが、僕にとって、どこに行っても同じ。どこに行っても、その時にその場所で描きたいことを描く。それだけです。評論家たちは僕の創作生涯を何段階を分けているようですが、僕自身はそれを考えたことがありません。もし考えてしまうなら、僕は僕でなくなるんです。

Q:作品の商品化についての考え?

A:僕の作品の値段はだんだん高騰していく。本当に僕の作品を愛する人は買えない。そんなに好きじゃない人は買ってしまう。というのは今の状況です。

leepol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藝術博覽會說穿了就是從前的畫廊博覽會。跟書展、車展、資訊展並無兩樣。無論是畫廊業者還是畫家自己、甚至是畫家的親屬,無不卯盡全力、舌燦蓮花,為的就是要為業績多添些數字上去。
 無可厚非的商業行為。
為了生存。
 並不是每一位藝術家、每一件作品都是幸運到能夠擁有美術館般的展示空間。辛苦地委身在一格格狹小的
booth之中,跟調性不很統一、彼此感情也不知好或不好的朋友比鄰而居了四個晝夜;為的就是,吸引買家們掏出支票、或吸引藝術批評家們多說點好話。暗暗立志,有朝一日我們也要登上美術館或國際大展的殿堂!
 胡扯瞎扯一通後話又說回來,我覺得此次的展品要比從前賞心悅目多了。一掃我對現代藝術譁眾取寵、為了營造張力寧可選擇下流噁心的既有觀感。或許跟現今可愛當道的潮流有關吧,現代藝術也從限制級轉化成了普遍級。飄蕩著與奈良美智、村上隆相似氣息的作品比比皆是。討喜是討喜,但原創性可就
·····

最令我驚艷的是韓國藝術家的作品。不但創意十足且完成度極高。韓國,一個基督徒人口比例超過40%的國家,似乎正帶著神的祝福全速前進中。


leepol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網誌空間龐大

所以沒空寫的話就灌點水吧

 
從《大觀-一生難遇的看》乙書談故宮北宋大觀特展及其延伸閱讀
   自有人類歷史以來,不分人種民族,皆有一個未曾中斷的共同嚮往,即對於「美」的無止 盡追求。模仿對象、使用媒材、表現手法等或有不同,但那一份追尋美的渴望卻是一致的。將無形的美感化為有形,便成了一件件超越時空限制帶給我們無限感動的 藝術作品。米開朗基羅氣勢磅礡的西斯汀教堂壁畫也好,郭熙可居可遊的《早春圖》也罷,觸動我們靈魂深處對於美的共鳴,乃是這些藝術品的共同特質。偉大的作 品一件件皆為藝術家的心血結晶,皆反映出作者的美感經驗及高超技巧。我們觀賞它並嘗試著與之對話,自自然然地就能進入作者所欲營造的美麗世界。  
    現代人何其有幸,至少在享受的這一面來說。透過各式各樣博物館及美術館的努力經營,我們輕易地就能觀覽前人的智慧結晶。並且,光是常設展還不足以道盡我們的幸福,在眾多優秀策展人的巧思之下,或以流派、或以媒材、或以地域別,各種令人耳目一新的大展、特展更是經常發生。但,若要仔細做個等級區分,其難得的程度還是會有所差別的。台北故宮經過三年規劃,終於去年底成形的北宋大觀特展,應就該被歸類於七星級的千載難逢,此次的觀展經驗或可被稱做「一生難遇的看」!
    一個大展是否成功的關鍵要素雖有許多,但是否有一本印刷精良解說詳盡的導覽手冊絕對也是關鍵之一。觀展時有本手冊在手可隨時滿足我們知的需求,觀展完畢後有本手冊在手也可隨時引導我們回味大展之精髓。這次由故宮授權、雄獅美術製作的「大觀-一生難遇的看」即是專為此次特展所精製的導覽手冊。耳目一新的設計、印刷精美的圖片以及深入淺出的解說能成為讀者觀展前、觀展時及觀展後的良伴。故宮院長林曼麗女仕的一席話也證實了上述之說法。「對於我來說,北宋大觀展是一生之中難得一見的展覽,相信也會是您的首選。『大觀-一生難遇的看』這本書,一如紙上博物院,不僅是您觀展時的參照,展後也可神遊再三!」因此,此書可說是超脫了一般我們所理解的狹隘導覽手冊範疇,它是凝縮了北宋大觀展的精華在其中。而大觀展的可觀之處亦即本書的可讀之處簡單介紹如下。

leepol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早上到台灣工藝研究所開會。

可憐的工藝一直蜷曲在所謂藝術的巨大身影之下,不但不受重視甚至還被歧視。工藝家也像小媳婦一般,努力一輩子也得不到關愛的眼神,即使蓋棺論定也常僅被定位為帶點輕視意味的「匠人」。

其實,比起高不可攀的所謂正統藝術,工藝其實更深入我們日常的生活。跟庶民文化的形成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就如版畫因著其可大量複製的特性,造成它的價值不像其他獨一無二的藝術品一般,可因無可取代而使其價值(或價格)崇高。但,站在文化傳播的立場上,版畫卻也因著其可大量複製的特性,而使得藝術、文化得以廣泛流傳。日本浮世繪自江戶時代起即深入民心,至今毫不衰減即是好例。同理可證之於工藝。

leepol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